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李广勇:我要在青岛干到退休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20日 09:24  点击次数:

\

  “不好意思啊一直比较忙。”刚刚开完一个现场招标会,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财务处李广勇匆匆走进办公室,见缝插针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在决定来青岛校区前,李广勇的心情比较复杂,一方面他不满足于安逸的生活,想改变工作环境,憧憬着在青岛开始崭新的人生篇章;另一方面,上有老下有小的他要离开亲人,独自奔赴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确实需要下很大的决心。
  投身校区建设的强烈愿望最终还是让李广勇作出了“来”的决定。他说,自己就像一个“老小孩”一样,喜欢新鲜刺激。青岛校区初建时,建设指挥部附近一片荒凉,少见人迹,但对于厌倦了城市喧嚣的李广勇来说,安静的环境、优美的风景却非常对他的胃口。李广勇回忆道,曾经有朋友来看望自己,看到校区的工作环境心生羡慕,开玩笑说他简直“住在天堂”。
  然而,当时的青岛校区与“天堂”相去甚远。建设指挥部大门外只有一条路通向一望无际的远方,周围是茫茫原野、漫漫大海,“喊一嗓子都不会听到回声”。离了家乡、家人的李广勇,待了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开始感受到无边的寂寞,孤独感迅速袭来。
  他后来坦言:“当时花了很大工夫才克服了巨大的心理障碍”。他自我感觉“适应能力”较强,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自己排解。于是,接下来的日子,他将几乎全部的精力投入工作,在忘我的工作中强迫自己忘却乡愁。他珍惜与同事们同甘共苦的日子,尽可能多地与大家交流感情、相互勉励,浓浓的战友情也冲淡了千里拓荒的孤独感。那时候他们总是开玩笑说,身在“即墨”就要耐得住“寂寞”。2013年,他写了一篇山大日记发表在山大首页上,抒发了作为一个普通建设者的心声,那篇日记发表后广受好评,其中展示的建设者的心路历程与奋斗决心打动了很多人。
  两年过去,李广勇深深感慨于青岛校区的变化。“当初冷冷清清的校园里,如今座座大楼拔地而起,确实很振奋人心。”作为目睹青岛校区从无到有的见证者、参与者,他感到“非常荣幸”。
  国家为青岛校区建设已拨款15亿,如何花好这笔钱是个大学问。李广勇一直承担着财务方面的工作,主要负责基建经费的管理。这项工作是支持校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重要性无须多言,在其位谋其政的李广勇承担着很大的责任。每一天,李广勇都要和一沓沓的单据打交道,一遍遍地履行着繁琐的财务手续。起初,部门人手紧张,李广勇除了负责会计工作还要参与招标采购事宜,身兼数职,经常“忙得团团转”。
  李广勇说,自己其实是个“菜鸟”。原来,之前在济南,他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管理,投身青岛校区建设后,他才开始从头学习基建经费有关事宜。“算是摸着石头过河吧,从零开始,领导、同事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手把手地教给我业务。后来,我一边自己学,一边再教给更年轻的同事。”
  青岛校区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方资金需求都很大,财务部门在其中发挥的协调作用日益凸显,但让李广勇头疼的事情也不少。说起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李广勇着重谈了资金需求与工作规范之间的矛盾。毕竟自己以前也办过报销手续,知道费尽心思准备一大摞材料最后却被打回去的滋味不好受。虽然一个“不”字很难说出口,但李广勇有着对“规矩”二字的坚持,“再急也要按照规矩办事”。当出现不符合工作规范的情况时,李广勇少不得要和各方反复沟通、解释、磨合,在规范之内尽量满足建设要求。
  青岛校区建设有个特殊之处,那就是很多地方性法规与已有规范有出入,如何掌握规范尺度曾让财务处及李广勇费了很大心思。再就是,校区建设是个全新的领域,很多方面都无规可依,也就导致很多工作无章可循。为解决这个工作瓶颈,在财务处处长刘竞虹的领导下,全处同心协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财务规章制度,最终确立了目前较为完备的财务规范。
  财务工作涉及层层付款、收款、审核、记账环节,其中很大一部分在青岛无法完成,需要奔赴济南。因此,李广勇常常在济南、青岛间来回奔波,牺牲周末时间加班更是家常便饭。招标、工程变更、合同审核,各种琐碎的工作充斥着李广勇的生活,他的每一天都格外繁忙。
  李广勇患有高血压,工作压力大时,血压也会跟着一路飙升。然而工作多人手少,无人可替,“这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怎么好意思请假呢?”不过每每这个时候,领导及同事对他工作的支持、生活的关心,都让他深感欣慰。
  李广勇住的地方离办公室有几公里,没有交通工具,他每天都要步行很久。冬天的清晨,天还未放亮,周围静得吓人,寒风刺骨,窄窄的土路走起来很是艰难,还要提防不时开过的大卡车。工作繁忙,加班是家常便饭,经常是天不亮就离开住处,天黑透才回来。他回想着工作忙碌的时候,加完班打着手电筒往回走,回到宾馆时一身的尘土,“真想瘫倒在床上再也不起来”。
  李广勇对着记者说,他常常想家,会牵挂家中年近八十的老母亲。所以,他几乎天天向家人汇报情况,诉说自己的思念。不过他又说,自己的情况并不算什么,有许多同事,孩子都不大,还在上学,牵挂孩子学习却没有办法亲自辅导,只能天天通过电话与孩子交流功课,让人心酸之余只能更多地给予理解。
  每到轮休的周五,是李广勇和同事最为期盼的日子,暂时放下忙碌的工作,他们匆匆在学校安排的大巴集合,坐火车回济南。李广勇这样安排自己的周末时间,在老母亲家住一晚,在自己家住一晚。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周日下午,李广勇他们又会迎来再一次的匆匆,匆匆离别,匆匆赶赴青岛校区战场。
  在并肩战斗、共同拓荒的日子里,青岛校区建设一线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仿佛把大家送回了简单纯真的学生时代。曾经,有一名同事患了急性胃肠炎需要打吊针,周围却一时找不到卫生院,大家经过多方周折最后找来村里一名赤脚医生,在入住的宾馆大厅里打上了吊针。当李广勇把曾经的故事娓娓道来时,时间早已经淡化了当时的紧张与不安,唯留下一份共甘同苦的不离不弃,会让人忍不住去想象那是怎样的一场手忙脚乱,其中的人又曾经历过怎样的鼻子发酸、心头发颤。“大家的关系,真的就跟亲人一样。”李广勇给忙碌在青岛校区的人这样定义着彼此的关系。
  李广勇精力充沛,干劲十足,采访中时常听到他像年轻人一样爽朗的笑声。但实际上,他已经52岁。李广勇扳着手指头算道,“如果退休年龄不延长,再有8年我就要退休了,青岛校区后期工程还需要很长时间,我要在青岛干到退休了。”
  投身青岛校区建设,对李广勇来说意义很大。见证校区成长,就像亲手养大了一个孩子,他感到格外幸福,也将其视作一种财富、一种荣耀。接下来,他期待能将整个家搬到这里,一心一意投入工作。
  到现在,已经有4.5亿的经费在财务处的安排下投入建设,青岛校区的建设蓝图正缓缓铺开。而具体到这位要在青岛“干到退休”的建设者来说,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供稿单位:宣传部 新闻中心    作者:张颖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