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大人物 : 正文

  •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

丁轶:被使命感成就的“纳米”学专家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16日 14:02  点击次数:


    早上七点半起床,冲了一杯咖啡,喝完之后,就去了实验室,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一杯咖啡便当了早饭和午饭。丁轶当年留学美国,就是这样度过了在实验室的第一天。“有勇气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愿意接受你无法改变的,有智慧判断哪些是能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这是丁轶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半个世纪之前,丁轶的父亲因为丁轶爷爷、奶奶的去世被迫辍学,挑起了养家糊口、照顾弟妹的重担。丁轶说,如果当初父亲没有辍学的话,肯定能考上大学。没能上大学,成了丁轶父亲终生的遗憾。在当时,养家糊口、照顾弟妹就是丁轶父亲的使命。丁轶遗传了父亲的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
    丁轶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立志做一名科学家,可是当时他连“科学家”是什么概念都不知道,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要实现自己梦想的决心。如今科学家的梦想实现了,一种使命感又左右了他的思想。科学家的使命就是要用自己的学识为社会做出贡献,正是这种使命感,成就了丁轶,使他成了研究纳米材料研究的大家。和丁轶一起聊天,即使你不了解他研究的纳米材料,你也会非常喜欢和他聊,你会被他的工作激情所感染。
    丁轶32年的路途走的可谓是“顺风顺水”。但是在他人生中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都离不开一个老师和一个“缘”字。
    丁轶从小学就把学习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父亲的经历也在无形中给了他一种压力,总觉得自己应该学习好一点。在他上初二的时候,一个数学老师告诉他,中科大是培养科学家的地方。从那时起,中科大就成了丁轶的向往之地。
    初三时,丁轶去常熟市的一所重点高中参加化学竞赛,一个长得很像某著名相声演员的监考老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恰好他考上了那所重点高中,又碰巧的是,他的化学老师是那个监考老师。“那个老师讲课特别生动,而且博学、有能力,我特别喜欢听他的课。”丁轶说。从那时起,他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
    1993年,丁轶如愿考上了中科大的化学专业。大四时,一个化学系的年轻教师帮助他迈进了从事化学科学研究的大门。“在我下午去吃饭的时候,看到个年轻的老师在贴海报,我过去帮忙,那老师正好是一个化学老师,就把当时还没有进实验室的我带到了他的实验室。令我欣喜的是,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就做出了有意义的科研成果。”丁轶说。
    1998年丁轶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被保送为本校的研究生,导师是一个在全国非常有名气的院士。2001年,在他选择出国留学的学校时,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事纳米材料研究的一个导师主动给他发邮件联系,当时那个学校提供的奖学金不是最高的,学校也不是最好的,但是丁轶觉得和那个导师合作更有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在那学习了不到四年的时间,他便拿到了博士学位的证书。
    2005年,丁轶回国来到了山东大学,成为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在山东大学带领一个拥有4名教授、2名副教授、20多名研究生的科研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能源及环境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性质及应用研究工作,开创了新型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研究方向,该方向现已成为国际上能源及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
    丁轶总是笑说,他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是因为自己的运气和机遇比较好,但他一直保持着每天晚上12点之后睡觉的习惯,一直过着一种“非正常人”的生活。“由于工作忙,家庭也很难照顾到。作为一名科学家,就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有一种使命感,有了使命,就注定要牺牲一些东西。”丁轶说。]
【作者:刘文玉 来自:山东青年报2007年12月30日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俊 忠元】

【作者:刘文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永俊 忠元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